尹海山律师
当前位置: > 刑事法律 > 上海法规 >
上海:关于当前办理投放虚假危险物质和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(2012)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8-05-27 09:40 阅读:
 
     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
 
《关于当前办理投放虚假危险物质和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
 
       为了依法办理投放虚假危险物质和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案件,维护本市社会稳定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(以下简称《刑法》)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,提出如下法律适用意见:
 
       一、本意见所称的虚假危险物质,是指虚假的爆炸性、毒害性、放射性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;虚假恐怖信息,是指爆炸威胁、生化威胁、放射威胁、灾害威胁等涉及公共安全,扰乱社会秩序的恐怖信息。
 
       二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,引起社会恐慌的,属于《刑法》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”:
 
       (一)针对本市标志性建筑物、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以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重要场所,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;
       (二)在重要节目、重大活动、重要会议期间,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;
       (三)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,造成人员疏散、机关和企(事)业单位暂时封闭、交通堵塞等后果的;
       (四)通过互联网、手机短信等方式,向公众或不特定群体发布虚假恐怖信息的;
       (五)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,导致工作、生产、经营、科研等无法正常进行的。
 
       三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属于《刑法》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“造成严重后果”:
 
        (一)因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引起恐慌,造成4人以上轻微伤、2人以上轻伤或者1人以上重伤等后果的;
       (二)因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引起恐慌,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或者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后果的;
       (三)向三个以上目标或者三次以上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,分别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;
       (四)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。
 
       四、在司法实践中,办案单位要正确把握执法的尺度,注意下列事项:
 
        (一)对于主观恶意不明显,比如朋友之间恶作剧、开玩笑的,一般不以犯罪论处;
        (二)因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,造成公安机关、国家安全机关等实施人员疏散、道路封阅或者开展搜爆、排爆等工作措施的,作为从重情节;
       (三)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者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为手段实施其他犯罪的,择一重罪处罚。
 
       五、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试行一年。

 

相关案例

查看更多内容

本站相关案例及文章

上海:关于当前办理投放虚假危险物质和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(2012)司法解释

查看更多内容
上一篇:上海法院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规程(试行)2012
下一篇: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:关于患有精神疾病罪犯减刑工作的若干意见(试行) (2014)
相关文章
尹海山律师

友情链接

        
办公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969号谷泰滨江大厦13层1301室(南外滩 靠近董家渡路)电话:18616344909 EMAIL:86054476@qq.com
Copyright 2015-2022 上海辩护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4137号-1
 
QQ在线咨询
咨询热线
186-163-449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