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关开城 来源:检察日报
近年来,电信网络犯罪频发高发,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、幸福感的社会“公害”之一,人民群众深恶痛绝。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,2018年以来,共起诉电信网络犯罪1300余件2500余人,其中,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犯罪占大多数,且涉案金额特别巨大,危害后果特别严重。
鉴于电信网络犯罪的专业化、公司化、智能化、远程化、链条化等特点,且该类犯罪的形态在打击中不断演变升级进化,隐蔽性越来越强,要实现精准打击难度很大。实践中,主要存在打击不深、不全、不透等问题。不深,指的是“浅层化”打击,一般很难打到犯罪集团的核心层,尤其是跨境犯罪集团,多是打击、剪除了外围犯罪,首要分子、骨干成员往往隐藏在幕后,逍遥法外。不全,指的是“碎片化”打击,难以铲除摧毁上、中、下游等整个黑灰产业链。不透,是针对犯罪事实而言,指的是“局部化”打击,由于整个涉案事实的证据难以收集、固定,无法构建闭合的证据锁链,只能查清多少就指控多少,打击效果大打折扣。
治重疾需下猛药。惩治电信网络犯罪,关键是要打实打准打狠,才能有效遏制此类犯罪蔓延发展的态势。
要揽瓷器活,须有金刚钻。精准打击有赖于过硬的专业打击能力,这是打击的“硬核”所在。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,专司电信网络犯罪办理,以专业化办理应对电信网络复杂化犯罪,就成为司法办案必然的选择。当前,专业化能力建设,尤其是电信网络能力建设是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。除此之外,电信网络犯罪还涉及金融、知识产权等专业知识,仅具备法律专业及电信网络知识是不足以对抗的,还需要借力借智,依托专家智囊团辅助办案,有效解决诸如知识产权、证券期货等各类专业难题。
除了专业化打击,协同集成打击也是关键。电信网络犯罪是当前“跨界”犯罪的典型代表,跨行业、跨系统、跨地域,甚至跨国界,且涉案人数多、涉案事实多、涉案证据庞杂,单纯靠一个单位、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地区来打击治理是无法做到一网打尽、“除恶务尽”的,必须凝聚多方力量,强调协同集成打击,方能凸现打击效果,否则就是事倍功半。
通过办案,我们认为,一方面,在侦查阶段,要强调检警协作配合,通过检察机关提前介入、引导侦查,进一步明确侦查方向、取证要点及标准等,凝聚司法打击合力。另一方面,为了更好地侦查取证、循线深挖彻查、实现全链条打击、最大限度地追赃挽损等,必须注重跨警种、跨地域、跨行业协同作战,比如刑警、网警、经警的协同作战,各地乃至各国警方的协同作战,司法机关与金融机构、网络平台以及电信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等,都是必不可少的,这是电信网络犯罪的特点决定的作战打击模式。
电信网络犯罪之所以愈发猖獗,能大行其道,关键在于犯罪分子善于揣摩利用人性的弱点,手段诡诈且不断翻新,欺骗性、迷惑性较强,导致众多不明就里的被害人心甘情愿被“诱杀”。所以,在高举高打的同时,边打边防、群防群治,打防并举也同样重要,不可缺位。司法机关要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的主体责任,及时将办案资源转化为宣传预防及社会综合治理防控的手段和对策,不断增强社会大众的鉴别能力和风险保护意识,警醒社会大众不要错把“陷阱”当“馅饼”,错把“诱饵”当“实惠”。同时,引导网络平台等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制度漏洞、加强行业监管,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。
(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)